**籌備會第二次會議 2007/04/14 在國醫中心藥學系會議室召開.
主席: 江樵熹主任.
出席系友: 金明儒,張鍵官,張祖堯,鍾柄泓,賴金星,葉秀光,任酣郎,李偉泉,胡明寬,陳中,鮑力恆,黃旭山,陳錦龍.
會議主題: 百週年慶專刊編輯事宜.
會議結論: 推選出專刊各章召集人及撰寫人.
專刊暫訂章篇及邀請撰寫系友 詳如下表:
百週年紀念專刊撰文
壹、 歷史篇
開創期: 金董事長、葉續源 安順期:李天奉校友、徐漢興校友、全耀華校友
上海期: 張鍵官廠長 台北水源地:金董事長、鍾廠長、劉剛劍主任
內湖校區: 李安榮主任
貳、台灣藥學系成立
臺灣各藥學系創立經過: (發函給各藥學系各別撰文)
台大藥學系: 金董事長、陳基旺主任
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 陳介甫主任
参、製藥廠成立
榮廠: 鍾廠長、賴廠長
景德: 張鍵官廠長、金董事長、張立人董事長
衛生實驗院(血庫抗凝血劑製藥): 張祖堯主任、田俊雄主任
肆、軍醫系統與榮民醫院藥事管理
軍醫系統:軍醫、藥局、衛材行政: 顏吉祥會長、鄭金發處長
榮民系統:榮民醫院: 張祖堯主任、林明芳主任、陳本源主任、李貫堂主任、許國泰主任、林純毅主任
伍、工業藥學與基礎教學研究
學院系教師 (每人1~5頁、含藥學系及其它學科)、鍾廠長、胡幼圃主任、賴廠長、李安榮教授
陸、臨床藥學
張祖堯主任、林明芳主任、譚延輝主任、回德仁主任、劉文雄主任
柒、國外校友藥學研究及製藥工業之發展
覃廷芳教授、王嘉宗教授、李祿超教授、彭玉豪教授、陳克儉教授、張漢揚教授、陳俊仁教授、蘇慕寰教授、林漢欽教授、喬尚麟博士、黎奕生(P54)、曹之憲教授
捌、藥事行政
胡幼圃主任、譚延輝主任
玖、未來展望
金董事長、江主任、胡幼圃主任、陳基旺主任
----------------------------------------------------------------------------------------

**藥學教育百週年慶暨校友訪視與座談 P59 江樵熹 撰述
西元1901年清廷直隸總督李鴻章因辛丑條約過勞病逝,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902年袁世凱奏請清廷恢復因義和團運動而停辦的北洋軍醫學堂,並於11月24日獲准, 任命徐華清為總辦 (校長), 招收醫科第一期學生。北洋軍醫學堂為國防醫學院之前身,可稱作母校清末民初之乳名,11月24日也成為母校之校慶。1908年徐華清有鑒於藥學之重要呈准增設藥科招生,肄業三年,肇始我國藥學教育之先河。明年2008年即為藥學系建立100週年,同時是我國藥學教育百週年慶。早在2005 年6月母校校友總會陳會長就在金教授明儒的八十壽宴上,語重心長的鼓勵藥學系同仁及校友,同心協力籌劃我國藥學教育期頤慶,百年系列慶祝活動正式鳴槍開跑。
回顧近百年我國醫藥發展,藥學系前期系友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於抗日戰爭時期,學校當時播遷於貴州安順,藥科分作五個學系負責各項教學及研究,並有藥品研究製造所,生產酒精、咖啡因、白降汞、黃降汞、糖漿劑、粉散劑、複方甘草片、氧化鋅軟膏等,對當時大後方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頗大。1958年金門八二三炮戰,政府也深切體會國軍對醫療衛材之急切需求。二年後,國防醫學院藥學系經篳路藍縷克難籌劃,成立了榮民製藥廠,提供了三軍最佳醫療衛材。1965年在國防醫學院老師的群力規劃下,成立了景德製藥公司,開發了海人酸製成的凱山錠及Hetrazan 藥化的食鹽,將台灣學童的蛔蟲及金門血絲蟲的感染率降低到小數點以下之百分率,對軍民保健著有績效。
近年來國內藥界的改變頗大,造成重大衝擊。製藥工業實施GMP大幅增加設備及生產成本支出,並面臨跨國藥廠進口藥品之競爭及健保藥價之緊縮政策,導致藥廠利潤降低,外資廠紛紛撤離台灣,製藥年產值成長緩慢甚至降低。此外,政府實施醫藥分業,藥師有更多機會發揮專才,由藥品導向—藥品之製備、調劑、分析及管理,轉變為病人導向,藥師除了需具備製藥科學的知識外,必須兼有治療學知識,作為病人藥物療程中的管理人或協調人,並為醫療團隊之一員,經由協同合作為病人謀取最大福址。因而原來四年藥師之養成教育已逐漸不能滿足病人藥事照顧之需求,藥學教育改革箭在弦上需要推動。目前教育部一方面推行「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提昇高等教育水準;另一方面則進行系所評鑑,包括五項:一、系所宗旨、教育目標、辦學特色;二、課程設計及教師教學;三、學生學習及學生事務;四、研究及專業表現;五、畢業生表現。評鑑結果更以量化呈現,並採取嚴格結合進退場機制的「認可制」,「待觀察」者不得擴增招生名額,「未通過」者必須減招。若連續兩年未通過,系所必須停辦退場。上述藥學之轉變,對藥學系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必須結合校友力量,經大家腦力激盪提出具體因應之作法。
詩經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國防醫學院藥學系雖已近百年歷史,但為具源頭之活水,不斷的有藥學新秀蛻出,如現任臺灣大學研發會主委陳基旺教授(前台大藥學系主任)及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主任譚延輝教授,分別是藥學系60及63期之校友。為了凝聚校友向心力,共同慶祝藥學系百週年慶,今年一月在軍醫局藥政處鄭處長及陳中、李玉龍校友的努力下,規劃藥學系校友訪視及座談十三個地點,包括:軍醫局、三軍總醫院及松山、桃園、台中、左營、高雄、花蓮等六家國軍總醫院,另有台北、台中、高雄三家榮民總醫院及桃園榮民醫院,和外島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訪視由藥學系在台畢業第一屆校友金教授領軍,系友會李偉泉會長及藥學系江主任陪同前往。在座談中江主任介紹學校及藥學系目前的情形,藥學教育百週年慶活動規劃及藥學教育改革事項,並同時聽取校友們的對學校和學系的建議。此次訪視由於長官的勉勵及支持可說相當成功。
下面簡述訪視經過。一月三十日三軍總醫院的訪視是第一站,在三總第一演講廳辦理,由汪副院長主持及致詞,隨後張院長更親自到場致赠禮品給金教授及李會長。在軍醫局的訪視,陳局長於百忙中抽空接見我們,同時與我們合影留念(如照片一)。花蓮總醫院及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的訪視,兩位院長給我們熱情的招待,令人難以忘懷。在高雄及左營之訪視,南部校友的熱情更讓人感動,此次訪視雖事先有公文到各單位,但並沒有聯絡非公職人員,但透過電話連繫,三月六日晚上在高雄海寶餐廳之聚餐活動,由系友會作東,有20位校友參加(如照片二),大多為非公職。雖然有些校友是第一次見面,但相見如故,如時光倒流至學生時代,大家暢談學校往事,其樂無比。屏東市長葉壽山(P73)在聚餐中致詞,口若懸河,展現無比的政治媚力。劉聰俊學長及龔信祥學長(P55)提供了葡萄酒,讓校友們把酒言歡,忘掉今夕是何夜。聚餐後汪金豪校友(P72)帶我們參觀在愛河兩旁的展出的花燈及雷射秀,並到西子灣中山大學兜風,欣賞大高雄琦麗的夜景。
綜合十三個訪視地點校友的座談,校友之意見可歸納成四項—畢業後經管制度、在職進修問題、退伍之生涯規劃及藥學教育改革。一、畢業後經管制度:剛畢業同學被分發到基層單位服務,壓力主要來自上級長官交代任務,對單位勤務不熟悉,公文及補保作業無法妥善處理。松山總醫院張主任曾很傳神談到剛畢業下基層之措折感,特別提到公文的辦理,當寫好公文拿給長官核示時,在腳步剛踏出長官的門口,公文就被丟出來,再被叫回去訓話:「你是當天官!寫天文啊!」,令人感受深刻。少數校友則抱怨在基層服務時間較長,如要三年或四年才有機會回到醫院。二、在職進修問題:校友們常提到要全職進修相當不易,受到很多限制,而目前母校並無提供在職進修教育,校友需要到其他學校進修,如有北部校友需利用假日搭乘飛機到南部進修,需花很多時間及金錢。三、退伍之生涯規劃:校友自軍職退伍後,領有終身俸再到其他公立機構服務,在待遇上增加有限,但工作及責任則顯著加重,因而輔導會單位任職之藥學系校友有逐年減少趨勢。而要在私立機構或自行經營藥局,則需有足夠資訊提供相關信息,系友會可以扮演校友資訊聯絡之橋樑。另外校友希望在退伍前能有機會接受短期之醫院藥局執業相關工作訓練,以充實或補充最新之藥學專業技能。四、藥學教育改革:四年藥學教育轉變為六年的Pharmacy Doctor學制,已經是世界之潮流,如美國及日本皆已相繼實施,在組織架構、教師培訓、課程設計及藥學實習等皆是校友所關心。
在約二個月(01/30/2007~03/20/2007)之訪視與座談,約有150位藥學系校友參與,提供相當寶貴之意見,對於藥學系之教學及未來規劃有很大之助益。此外十分感謝校友對藥學教育百週年慶的贊助,目前已募捐了九十多萬元,雖然與規劃目標三百五十萬元仍有段距離,但相信未來的一年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目前已辦及規劃擬辦理之活動如下:藥學系畢業校友訪視及座談會(01/30/2007~03/20/2007);藥事人員持續教育:慶祝藥學教育實施100週年-藥學教育的新趨勢與變革(03/24/2007);藥學教育與自來水博物舘共慶百歲生日(2007年暑假);國際藥學生聯誼會(08/11~08/12/2007);藥學教育改革研討會(2007年11月);路跑活動 (2008年1月);我國藥學教育百週年慶學術活動 (11/15~11/16/2008)。這些活動我們亟待您們的光臨指導,若需要我們服務敬請來電告知(02-87923100~18181藥學系)。
*活動其他照片請點閱
-----------------------------------------------------------------------------
**金明儒教授與系友會代表,於2006/09/23赴香港,在赤臘角機場由與澳門P54黎奕生,香港P57張漢揚系友接機,當晚在香港城市大學與在港系友會晤,並將宣導母系百週年慶相關事宜.
-----------------------------------------------------------------------------
